第864章:取消折色-《明末黑太子》


    第(3/3)页

    理由嘛,很简单,此二人出自那些团伙,自然亦了解那些团伙之观点。

    如此一来,便可以撰写文章,予以驳斥了,这岂不事半功倍?

    “臣以为此策甚好!农户素来辛苦勤恳,却收入微薄,此策若能实施,则农户便可免去被盘剥之苦,对陛下感激不尽!”

    次辅高弘图率先表态,他是非常了解自家情况的,前来投献的富户络绎不绝,富户下面就是农户。

    不论是富户还是农户,只要没有功名在身,便必须折色。

    “折色”本身没太大问题,问题在于环环相扣,利益交织。

    自家若是没有人可以出人头地,也得饱受盘剥之苦。

    按照皇帝的计划,其实高家的岁入会减少不少的。

    但经历了适才那些事之后,高弘图此时已经有了更为远大的志向,并不在乎这些犹如浮云的黄白之物了。

    自己现在是忠良的身份,往后说不定会成为忠烈,十万两都送出去了,还在乎这点银子么?

    北廷首辅薛国观,家底也不少,只不过被太子下令抄家了,就因为女儿出众,被太子看上,现在薛国观那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居然坐稳了首辅之位。

    自己是南廷次辅,家底比薛国观只高不低,没有,但有孙女。薛国观有的,自己都有。薛国观会的,自己都会,自己还会薛国观不会的。

    高弘图也不求做首辅,只要能稳坐次辅一职便心满意足了。

    大明忠臣,还是次辅,有生之年,夫复何求啊???

    坊间传言,薛国观就是太子的应声虫,太子说甚子内容,他都认可。

    就这?

    对自己来说,那可太容易了!

    哄皇帝分为白天与夜里,夜里自然是后妃们的事情,白天当然是臣子们的份内之事。

    既然皇帝拿出的这些提议是为了大明好,为了朝廷好,为了百姓好,自己又为何要从中作梗呢?

    忠良也不是事事都要逆流而上,跟皇帝吹胡子瞪眼,对着干呀!

    如此来看,貌似薛国观那厮才深谙为臣之道呢!

    之前高弘图就听说薛国观给崇祯出了抄没勋贵家当充实太仓的主意,结果崇祯没敢干。

    现在太子不但干了,而且大获丰收,凭此整饬兵马,又击退了皇太鸡的三十万大军。

    薛国观自然也就成了有功之臣,加上女儿即将成为太子妃,在朝里的地位真是比泰山还稳固。

    自己这次辅一职也是太子推荐而来,眼下已有了成功案例,自己效仿之,亦不为过。

    “臣附议次辅所言,为农户减负,利于朝廷稳定!”

    首辅瞿式耜家里也受了不少投献,否则单凭当官,不收好处就决计拿不出五千两银子。

    收了投献之人并非是是非不分之人,就像在朝廷里当差,好人与坏人只能在站队或办事上见分晓。

    瞿式耜之所以同意便是知晓北廷所辖之地发生的事情,必须做出全盘考虑。

    若是北方八隅仅有四川丰收,湖广已为战场,不可寄予厚望。

    有鉴于此,南方再出事,无法提供充足粮食,南北二廷其势必不稳。

    取消“折色”的用意,便是要确保今年南方征粮的顺利进行。

    光计划提供给北廷的粮食便达五百万石,余下才是南廷自留地部分。

    每年南方利用漕运,向北方运输的粮食便近三百万石。

    在本朝初期,通过漕运抵达北方的粮食更是达到四百五十万石以上。

    今年要事极多,各方势力风起云涌,是否能如朝廷期望这般还不曾知晓。

    作为南廷首辅,瞿式耜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只要粮食能如此收上来,剩下的部分便好办了。

    漕运走不通便可走海运,太子与郑芝龙关系莫逆,借用郑氏船队运输粮食当是较为容易。

    “陛下,臣有一顾虑,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到次辅与首辅都相继认可了这个法子,户部尚书郑三俊急忙出列。

    真要落实起来,户部是首当其冲,出了事的话,皇帝也会先拿户部开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