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明天子》


    第(1/3)页

    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

    随着报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天理报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了。

    朱祁镇对吴与弼评价为白衣御史,也越发真实。

    只是而今这为白衣御史也越发头疼。

    他不是为了报纸发展不好而头疼,而是为报纸发展太好而头疼。

    无他,明报的开支由朝廷开支,少府与户部两部分担,每年户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是要给明报一两万两银子,再加上少府的隐形补贴,比如印刷费用,纸张费用等等。

    也就是对于明报主笔来说,他每年要做的仅仅是确定报纸内容,其余的都不用多操心。

    但是天理报就不一样了。

    天理报作为大明第二大报。虽然发行数量不如明报,但是也在北方扩散开来了,加以时日未必不比明报差。

    只是扩张越大,花钱也就越多了。

    朱祁镇给吴与弼的那些钱就刷刷的花光了。

    虽然吴与弼一个劲的压缩成本,但是依然做不到收支平衡。

    这就是吴与弼最为头疼的事情。

    不是不能化缘。

    其实而今京师十几份报纸,那一家后面没有一个金主。就好像吴与弼的天理报,就有江西士绅,广东士绅,还有山西陕西士绅的支持等等。

    只是这种支持并不能无穷无尽的。

    这也是吴与弼的日常烦恼了,只是觉得越来越难以熬过去了。

    这个时候,下面人将冼景的拜帖送上来,上面还有陈献章的书信。

    吴与弼见自己的弟子来信,随口吩咐道:“请他进来。”

    随即就开始看信了。

    吴与弼本来以为冼景不过是来送信的。但是打开之后,却发现陈献章将冼景的事情说了,随即让吴与弼陷入长考之中。

    他似乎看见朱祁镇政策之中一条无形的线索。

    毕竟,吴与弼在北京也有一两年,不能不被北京的气质给感染。

    北京的气质是什么?

    首先是政治中心的气质,似乎每一个百姓都能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其次就是工业的气质。

    当然了,这种气质,吴与弼未必能够准确的概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