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是现在,易承就能看到许多的农人,高举着刚从田地里收割下来的稻谷,然后重重地摔在木斗中。 “哗”“啪”“哗”“啪”... 随着农人们的摔打,稻谷上饱满的稻穗便被摔打到了木斗中。 一些大一些的孩子,就坐在他们的父母身边,每当他们的父母将一捆禾苗摔打完之后,他们就接过丢弃的稻苗,然后仔细地寻找遗落在稻苗上的稻谷。 一旦找到,他们就会再把谷子丢进大木斗中去。 还有一些更小的小孩子,很多还光着屁股,他们则是围着木斗周围捡拾那些被摔飞出来的麦穗,一旦找到,他们就会把麦穗塞进嘴里吃掉。 或许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乡土情结,正是从耕种这种原始的收获中获得的。 “骊阳侯,三日之后秋收结束便是收税的日子,《二年律令》有曰‘封侯地收田者,当缴田刍,三十取一,户刍且征,四十取一,此足其县用,此乃是给县属侯国开支所用,待下官收纳了田刍和户刍,便会将计薄统计清楚,一并交与骊阳侯查看...” 东绣县令继续喋喋不休的说着,易承摆了摆手道:“关于税收事宜,本侯全权交由县令大人统管,本侯现在只想去这田间走走。”说罢,便自顾自地朝纳田间地头走去。 东绣县令反应过来,先是一喜,没想到这位年轻的侯爷竟是这般好说话,随即看到易承孤身一人居然下了田,便赶忙指挥衙役们跟上易承。 易承就这么走在稻田的田埂上。 他的记忆不断的闪回着。 在这近两百年的穿越经历中,他曾无数次下过田,走过这田埂上的乡间小道。 记忆最久远的那次,还是在楚国郢都城外,与屈原一同观看农人收割稻田。 ...“已经三日了,今日乃收稻的最后一天,农桑乃国之根本,见此丰年,犹感心中快慰啊。” ...“我曾在道门理综的古籍上看过一册高产之稻的消息,据说是翻过楚国岭南的烟瘴之地后,再往南走,便会看到一种名曰双季稻的稻种...”... 屈原的音容笑貌依稀在眼前,自己建议他去寻找的双季稻也已经找到,可时间其实已经过去了足足百年。 郢都已经不存在了,楚国也已经不存在了,甚至覆灭了楚国的秦国,也已经不存在了。 时间,真是这世上最有力量的东西。 易承的脚步忽的停了下来。 因为他看到在他不远处的河道边上,正有一位老者在摆弄一个小型的木架水车。 那座水车的样式,他曾经无比熟悉,因为这东西正是他发明的水磨水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