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卫健部门的齐司长出现在镜头中,下方的字幕已经给出了他的身份。
“目前为止,卫健部门没有任何有关网瘾方面的定义,不光是我国,就算是世卫组织以及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的定义。‘网瘾’这个词汇,是一些网络上流传的词汇,而且《战网瘾》记录片中那位所谓的精神科主任,我们也对他的身份进行了核实,的确曾经在某市从事过精神科医疗行业。不过目前已经离职,而且也没有获得国际方面的奖项。”
让普通的群众相信一件事情,首先就是权威性,比如获奖、官方体制内的身份等等,比如苏毅,若一开始不是走体制道路,现在就算是有名气,但也不会得到这么多的信任。
你利用曾经体制的身份,得到了信任。
那么现在就将你的光环全部剥夺下来!没了光环,你就是个普通人,说话也不会权威!
卫健部门的司长没有任何的倾向,就是在陈述事实,将自己掌握的资料说了出来。
“原来他不是什么主任啊,就是一个精神病医生!自称是主任,还获得什么大奖!”
“就是,这位杨教授,资历也没有那么漂亮。”
不少观众在悄悄动摇着自己的想法。
之前也是听身旁的人说,网络专门祸害小孩,让人欲罢不能,极度的妖魔化。
还说什么国家体制内的专家,以及身旁朋友坚定的PUA,这才让他们也对网络产生了恐惧。
现在身份被曝光,心中倒是有一大半不怎么相信了。
“这位杨教授现在是民间机构的一个校长,而且这档纪录片也是同城一个记者制作的。当然,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广告——而且如果调查结束,有一些非法的治疗行为,我们还会对其进行处罚!”
卫健部门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
整部纪录片仿佛是赶时间一样,生怕有人不耐烦。
除了采访就是‘国家队’的辟谣!
“我是苏毅,是一个公益导演。当网瘾这个词汇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些诧异,而且这个纪录片还造成了很多的恐慌。刚才我们请了执法部门与卫健部门,都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释。请大家自行分辨。在《战网瘾》中,这位杨教授呢,身份已经被公开,他开了一个治疗网瘾的学校。现在我们就来采访一下当事人。”
说完之后还播放了一下《战网瘾》之中的片段。
“我的儿子在杨教授的学校毕业后,变得很好,跟之前狂躁的脾气完全不同。而且很多时候还主动帮我们做家务!完全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我感谢杨教授对我儿子的改变”
以上是战网瘾中的片段。
而画面一转,则是新的采访,不是对家长的采访,而是对那学生的采访!
画面已经被打上了马赛克。
“我一开始进入那个学校的时候.就被人绑在了床上。然后杨校长就带着几个白大褂出现了。”
“那几个人将我的头上戴上了一些设备.大部分都是一些电线之类的。”
“随后杨校长问我:你为什么要顶撞父母。”
“我说:跟你们没关系,少管闲事!”
采访中的少年虽然看不清脸,但是却能看到他的双手下意识的颤抖,似乎是回忆十分恐惧的事情。
“然后杨校长就笑了,他说:你能有这个态度,还是有希望改变的。”
之前的网瘾治疗,都是保密的,不会让家长在旁边观看。
所以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是如何治疗的。
“然后.电线就被通上了电!”
这段采访费了很大的劲儿,而且这也是当年的第一批学员,也是让杨校长扬名立万的那一批学员。
当时还是2000年,现在这批孩子的年纪也大了一些,过了这么多年,在经过很多人的劝说之下,这才决定将当年的事情说出来。
说实话,2000年能有网瘾的孩子,家里都是不差钱的。
当时机构的学费是一个月6000块!
用后世流行的话来说,那是根本不会坑穷人的。
那时候电脑都一万多,上课还这么贵,寻常人也没有这个财力去治疗。
但是有钱人是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更健康,可不是冤大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