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穷途末路-《明末黑太子》


    第(2/3)页

    在黑海、亚速海、第聂伯河里,都已经有飘扬着申字旗的明军小型铁甲舰在巡逻了。

    昊菁皇帝还计划在马里乌伯尔建立造船厂,前期建造一级铁甲舰,然后逐步升级该造船厂的建造能力,预计在十年之内能够达到建造三级铁甲舰的水准。

    看似与本土造船厂的水准相差极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大力帮扶,马里乌伯尔造船厂在二十年之内便可建造万吨级铁甲舰。

    三十年之内建造“国王”级战列舰并不困难,只要先将船坞早起来,再各种重型设备吞过去,调集本土的大量工程师与技术工人。

    其实十年之内便可以达到速成的目的,在波罗堡那边亦是如此。

    以后波罗的海与黑海都要有大明舰队的存在,哪怕只有寥寥数艘铁甲舰也可以。

    奥斯曼帝国对此不会有异议,因为易卜拉欣也希望不需要跑太远就可以领到属于自己的铁甲舰。

    卡尔十一世也非常欢迎朱慈烺在波罗堡建立造船厂,这对瑞典海军维持北方霸主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

    奥斯曼苏丹与瑞典国王都意识到了,如果本国不想受到路易十四与利奥波德双皇的威胁,那么只能持续提升自身国力与军力。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捷径,便是维持与明帝国的亲密友好关系,没有第二条捷径可走!

    卡尔十一世不愿意放弃抢到手的原属于波立的地盘,而易卜拉欣也不会舍得割让匈牙利。

    对易卜拉欣来说,匈牙利一丢,等于联军可以直接威胁巴尔干与瓦拉几亚的安全,这是自己不能容忍的事情。

    匈牙利是自己的底线,易卜拉欣绝对不能接受将边境线继续南移的任何建议。

    位于欧洲地区的土地仅占奥斯曼帝国土地面积七分之一左右,然而却驻扎了超过一半的军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常备军不到十万的瑞典,有超过五万士兵长期驻防在波罗的海以南地区,另有五万预备役珉兵辅助作战。

    两国元首尽管交流不多,但不约而同的非常重视欧洲大陆的土地。

    基本战略就是能抢多少抢多少,抢不下来,也不能把本钱丢光。

    朱慈烺每年向瑞典提供五十辆燃油坦克和一百架“信天翁”战斗机,向奥斯曼提供的数量是瑞典四倍以上。

    奥军每年都可以列装两个机步旅的坦克、四个大队的战斗机,以及不少于二十架“大力神”轰炸机。

    易卜拉欣也引进了“信天翁”战斗机的生产技术,但前期仿制还有不小的技术难度,只能处于零部件组装的水准。

    要是采购量比较大的话,还是以进口明帝国的原装武器为主,毕竟质量是有保障的,前线将士也更信赖进口武器。

    过了最后通牒的期限,萨利赫见到两只鞑靼皇帝仍旧执迷不悟,完全不将自己的好意当回事,那就再也不会对其客气了。

    在三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兵分三路。

    第一路进攻弘皙的地盘,第二路从陆路进攻胤禛的地盘,第三路从海路登陆黑海北岸,夹击胤禛的兵马。

    同时恳请张煌言,如果出动陆军不太方便,希望得到明军战机的空中支援,这就等于为己方提供不少于五万的兵力支持了。

    对于这个请求,张煌言鉴于是春季的河流枯水期作战,对装甲部队的阻碍并不大,便欣然同意了。

    有字据、地图、电影为凭,也不怕对方否认。

    没错,萨利赫担心自己不亲自前往,导致诚信度不足。

    所以还特意拍摄了一部时间不长的小电影,主要介绍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这也不怕被对方知道,因为己方的所有要求都已经摆在明面上了。

    张煌言自然也不会失礼,在写过亲笔信之后,同样了拍了一部电影作为回复。

    大明王师将出动五百架战斗机、一百架轰炸机以及五个装甲旅、一个机步旅、五个骑兵旅、六个步兵旅,来帮助奥军。

    六百架作战飞机加上十七个旅的地面部队,坦克不少于两千四百辆,还有两万五千骑兵助战,决计算是给足了对方面子。

    这些部队就是之前没捞到打仗机会的那支总预备队,现在好了,尔等有多大本事,尽管使出来好了!

    不过要事先声明,奥军各部必须有鲜明旗帜与装束,以避免被明军战机给误伤了……

    “天呐!狗蛮子打过来啦!”

    “啊???”

    “风紧扯呼!”

    “顶不住了!撤!”

    南布格河西岸的清军原本以为对方都半年没动静了,应该不会来了。

    万万没想到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而且跟上次一样,还是铺天盖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