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一触即发-《明末黑太子》
第(3/3)页
就这么让出去……
易卜拉欣实在是舍不得!
对此,朱慈烺问了易卜拉欣三个问题。
第一,贵军在奥地利容易取胜,还是在匈牙利容易取胜?
第二,贵军在奥地利容易获得补给,还是在匈牙利容易获得补给?
第三,贵军在匈牙利取胜之后,还用担心无法收复奥地利么?
言外之意,就是要将战略决战放在自己最有把握取胜的地方。
只要在主战场消灭了敌军主力,对方还有能力跟你打一场围绕维也纳的攻防战么?
现在可不是十六世纪了,有了足够多的后膛重炮之后,一天之内就能破城了!
加上头顶有飞机,哪怕是棱堡的守军都抵挡不住这种程度的强攻!
棱堡依靠的就是夯土结构,导致炮苔都位于城墙的顶部。
然而飞机可以居高临下扫射炮兵,这就使得火炮无法正常开火了。
要是采用半埋式炮苔,攻城一方依然可以摧毁这些火力点。
可以说,都不需要后膛重炮,光是奥军所装备的铜炮,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铜炮除了夯土之外,啥也不怕。
对面就是花岗岩,也扛不住钨芯弹头的穿刺攻击。
此前易卜拉欣已经用成船的成品油换购了大量的二手铜炮,使得奥军在中欧地区具备了极其强大的野战与攻城能力。
朱慈烺看过了由易卜拉欣提供的关于布达佩斯之战的详细战报与对战示意图,这才认为奥军选择这里作为主战场更容易取胜。
奥军已经将布达佩斯建设成为了两座棱堡,尤其是地形占优的布达城几乎是非常难以攻陷的。
即使联军从北边推过来,短时间内也无法夺取该城,最终可能变成了第二次围城战。
奥军对布达佩斯周边的地形非常熟悉,由于在这里取得过辉煌胜利,便占据了心理优势。
获胜的秘诀其实很容易,缩短己方的补给线,同时拉大对方的补给线。
发挥己方的野战经验与火力优势,以此来抵消对方的士气与兵力优势。
剩下的事情,就要看主帅的临场指挥和应变能力了。
在双方兵力相差不太大的情况下,朱慈烺上阵,有四成把握取胜。
余下打平与认输各占三成,这获胜概率已经不低了。
其实只要奥军围绕布达佩斯精心准备过,对方是不敢轻易前来送餐的。
联军又不是没打过这里,真要是重蹈覆辙,那就是典型的没脑子了。
欧洲各国的将领基本上都知道布达佩斯是奥斯曼帝国在欧洲腹地的战略重镇,若无必要,那就最好绕开该城。
如果硬打这里,结果只有两个。
要么是获得一场惨胜,要么是获得一场惨败。
想不战而胜,几乎不可能,连打出有利于己方的高战损比都做不到。
匈牙利平原背后就是巴尔干山区,一旦进山就可能被奥军伏击。
在平原上打野战,上次联军就是这么玩的,结果玩砸了。
奥军在实施武器装备现代化方面的速度,可谓是达到了世界二流的水平。
一流当然是大明王师,余下法、荷、奥、印加都算是二流。
法军装备的重武器,几乎奥军都有。
而且不同于法国有很多是仿制的,奥军使用的武器基本都是原装进口的。
为了能够取胜,易卜拉欣还购买了一千辆第四代燃油坦克。
虽然价格高得离谱,可是只要坦克可以烧油。
对易卜拉欣来说,那就等于燃料不花钱了……
“大力神”轰炸机暂时还不能出现在欧洲战场上,燃油坦克可以过去用活靶子来练手。
路易十四也想购买第四代燃油坦克,听到单价二十万银币,一次必须采购一百辆以上,就不提这事了。
这种坦克不是用车轮在前进的,而是采用了小型履带。
大履带容易断裂,科学院便给这货用上了两个轱辘套一个的小履带。
不明白的,看看德国的“卢卡”空降战车就一目了然了。
安装了履带,加之燃油发动机的性能更好,坦克的启动与越野能力便得到了飞速提升。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一千块钱的手机能跟一万块钱的手机相提并论么?
在昊菁皇帝这里,只要你有钱,咱就能给你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
要是您兜里没钱,那也没关系!
看上什么……
随便看~!
敞亮不?
非常敞亮!
易卜拉欣虽然只能先带走一百辆新式坦克,可一旦运抵战场,也能给对方造成很大的伤亡。
为了避免在海上出现意外,所有坦克都会通过铁路运抵黑海岸边,然后再由奥斯曼的舰船经过海峡运抵亚德里亚海东岸。
朱慈烺认为法国已经开始这么干了,也就是仿制飞机发动机,之后再将其安装在坦克上。
但是关于后膛炮的生产工艺,法国应该落后于大明,传动与履带方面的情况也类似于后膛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