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致远下水-《明末黑太子》


    第(1/3)页

    昊菁四年的北伐虽然未能收复辽东任何一处要地,因为毙俘辫子近八万八人与己方较低的伤亡情况,仍然让某新皇较为满意。

    四十余万倭军除了重伤需要前往京城救治的之外,大部分都是直接原路返回,并不会去京城旅游。

    只有少量的大名、将军、武士,才会有幸也有钱在京城吃喝玩乐一顿,然后带着一堆新奇商品返回本土老家。

    足轻想买同类商品也不是不行,济州岛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转运站,同时也开设了商店,只要兜里有钱,便可在那里买到心仪的商品。

    虽然比在京城购买要稍微贵一些,但省去了往返折腾的时间,再就是济州岛不同于京城,倭军在上面饮酒作乐、撒泼打滚都没问题。

    这算是给郑芝龙的一点好处,让镇海公赚点差价,补贴一下调动大量商船运输部队的成本。

    懂规矩的人自然可以来到京城,享受有优质的购物体验,某新皇也愿意派人接待这些中高端顾客。

    在天津登陆之后,某新皇还特意前往造船厂,近距离观察了一番已经完工的“致远”号巡洋舰。

    没错,就叫“致远”号,而不是用其他大明皇帝的年号来命令。

    主要是某新皇担心下水之后就变“潜艇”,对眼下的铁甲舰建造技术实在没把握。

    薄珏与科学院的一堆工程师和铁匠们最近三年都常驻天津造船厂,全力以赴建造这艘史无前例的战舰。

    经历了三年零三个月的建造,“致远”号在日前已经栖装完工了,可以直接下水试航了,这已经算是最快的建造速度了。

    战舰并未安装任何武器,主要是先得检验舰体的具体情况,看看是否会在试航时进水,然后才会进入武器安装与调试阶段。

    若是试航就变“潜艇”了,那舰载武器也可能都要喂鱼了,与其那样,还不如先未雨绸缪,省下一笔钱再说。

    某新皇来到天津造船厂,就是参加“致远”号的下水及试航仪式的,而且要亲自参与剪彩活动。

    由于是秘密建造,活动自然也控制在极小的规模,除科学院的必要人员知情外,只有内阁首辅与次辅、兵部尚书王家彦、户部尚书李侍问四人知晓此事。

    在天津造船厂里与某新皇一起剪彩的也只有科学院院长宋应星而已,副院长熊人霖依旧在家京城工作。

    但愿不会沉!

    这是某新皇对于这艘铁甲舰唯一的要求!

    “致远”号是初代铁甲舰,不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对次代铁甲舰的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代继承者“来远”号已经完成图纸设计阶段了,倘若“致远”号试航成功,并进入批量建造阶段的话,“来远”号便可开始建造了。

    某新皇的升级路线就是两千三百吨的“致远”号两千九百吨的“来远”号四千两百吨的“吉野”号七千三百吨的“定远”号最后是一万一千吨的“俾斯麦”号装甲巡洋舰。

    这是第一阶段的建造计划,总计五级战舰,打算用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建造。

    从目前来看,前三级战舰排水量较小,难度较低,比较容易建造,后两级就要看届时大明科学院的造船能力了。

    一旦完成万吨级“俾斯麦”号装甲巡洋舰的建造,大明的造船能力必将得到飞跃式的提高。

    就眼前这艘最小号的铁甲舰,也把大明镇海公郑芝龙眼馋得够呛。

    某新皇也不打算让其先乘为快,生怕这只镇海公随舰沉没……

    由于锅炉与蒸汽机都是全新的,工人们也此前也没在战舰上从事过类似的工作。

    加上这艘铁甲舰排水量着实不低,导致足足用了一小时的时间,才将其笨重的身躯挪出船坞。

    在海上跑了一圈,耗时五小时,经过反复测试,平均航速达到九节,最高航速可达十点五节,逆风情况下也能达到八节以上。

    其实在航速方面,“致远”号跟西方的盖伦船差不太多,但重要的是不需要风帆,舰体行驶全靠螺旋桨推动。

    这意味着腾出了大量的甲板空间用以安装各种武器,尤其是发射“捕鲸叉”反舰导弹,也不需要落帆,非常便捷。

    舰首没有三角帆的存在,也就能够让前甲板安装炮塔,让铁甲舰具有向前的攻击能力,这是以侧舷开火为主的风帆战舰少有的。

    对于试航的成功,某新皇很满意,还在试航之后,带着郑芝龙特意登上战舰查看具体情况。

    在发现的确没进水之后,便大为欣喜,决定大摆庆功宴,感谢所有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包括诸多铁匠师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