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荷军夜袭-《明末黑太子》


    第(1/3)页

    “先生们,现在夜幕已经降临,我们实施反击的时候到了!不能再让海盗占领山顶,对我们所在的城堡肆无忌惮地实施炮击了。这样下去,坚守到巴达维亚派来援军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必须要给予海盗们重创才行,让他们明白,城堡里仍然保存着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可以随时给他们造成空前的杀伤!而你们,先生们,要率领英勇无畏的士兵们创造出一场可以提振军心的辉煌胜利!勃尔格长官已经将悬赏开出了,余下,就等着你们回来领赏了!”

    扬森上校不愿意放弃今夜的机会,因为到了明天天亮,海盗们居高临下,会对城堡里的情况洞察秋毫,所以必须在入夜之后痛击他们才行。

    “他们发射的炮弹可以爆炸,我们的士兵很有可能没等爬到山顶就被弹片伤到!”

    范德威廉斯上尉对海盗们的火炮非常担忧,这是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武器,尤其是对缺乏保护且行进缓慢的步兵伤害极大。

    “现在炮击已经减弱很多了,这说明他们已经消耗了极大的弹药,火炮本身的寿命也大为缩短,需要保养维护,还有一部分因为发射次数过多而报废,所以无须担心这方面。我会让臼炮发射烟雾弹,用来遮蔽山顶海盗的视线,还会发动新一轮的炮击,这样我们士兵们在进攻时将会变得有利许多!”

    扬森上校制定的战术就是悄悄的出城,偷袭的荷军部队从热兰遮城堡的北侧开出,绕到海盗们的右后方,从而进行迂回式的攻击。

    如果在行动中没有被海盗们发现,那就不要提前开火,起码要靠近到距离目标一百米的时候再实施火枪齐射,这样造成的杀伤会最大。

    反之,没等己方开火,就被海盗们发现,那就必须得打了。但不管怎样,都必须搅乱海盗的炮兵阵地才行,不然热兰遮城堡在第二天还会遭到对方的猛烈炮击。

    听到扬森上校如此安排,负责出战的五个上尉连长也无话可说,上校已经给他们每个人配备了五十名士兵和五十个珉兵,出动兵力总计五百一十人。

    这么大规模的主动进攻行动,对守军来说开始第一次,没人知道会不会成功,但为了不让勃尔格把他们临阵后撤的行为报告给巴达维亚总部那边,他们也只能奉命行事了。

    在出发之前,每个人都领到了三十个银币的奖励,等到回来之后,还能得到二十个银币,对士兵与珉兵来说,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也愿意参加这次夜袭。

    勃尔格的计划是利用三个连来牵制山顶上海盗步兵,再用两个连去破坏他们的炮兵阵地,只要得手,就可以全线撤退了。

    他无法实地考察对方的炮兵阵地,也没有得到线人的报告,一切都要通过目测来判断炮兵阵地的具体位置,不过可以大致确定,就在正对热兰遮城堡外城山顶的背坡处。

    再说上百门臼炮摆放的地方即便在夜晚也是一大片,加上负责看守臼炮的海盗,会变得非常醒目,己方士兵在上百米开外的位置就能觉察到。

    攻击手段其实非常简单,到时候只要射击他们炮兵阵地上的火药桶,甚至射击那些可以爆炸的炮弹,就可以起到摧毁炮兵阵地的作用了。

    如果连这种任务都做不到的话,那可真是花钱养了一群废物了,热兰遮城堡里的所有人都得天天被海盗们炮轰,直至投降为止。

    过了晚上十二点,扬森上校觉得是时候给予海盗们突然一击了,反正对方一直在炮击,城堡里的人都没法安然入睡,与其继续艰难忍受,不如选择凌厉反击。

    负责进攻海盗步兵的是维克托加齐上尉、弗兰克德波尔上尉、拉尔夫马泰森上尉所率的三个连,总计三百零六人。

    而范德威廉斯上尉与哈肯迈尔上尉的两个连则要尽可能地靠近海盗的炮兵阵地,将阵地上的火炮予以摧毁。

    海盗们一定会派兵保护他们的炮兵阵地,兵力还不会很少,所以威廉斯上尉与迈尔上尉需要执行的任务并不比其他三个连长轻松。

    前去偷袭的荷军士兵不敢交头接耳,连窃窃私语都不被允许,点着火把用来照明就更不可能了,即便踩到水坑里也只能自认倒霉。

    对于要迂回多远,五个连长都认为一千米就足够了,因为整个大员岛就是呈拐棍形状,热兰遮城堡的位置就在拐棍的把握上。

    前去偷袭的荷军绕过热兰遮城堡所在的半岛之后,就立刻会进入一条较为狭窄的走廊,头顶不远处便是山脊。

    如果海盗们在这里设立观察哨的话,一定可以提前发现数百人的队伍,所以想要做到完全不被发现,多半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没人知道海盗有没有前设哨兵,这种事只能用来赌运气了,不过加齐上尉还是派遣了一个小分队,由十名格斗高手组成。

    他们的任务就是提前侦察,用来悄无声息地干掉海盗们在半山腰甚至山脚下部署的哨兵,为大军人马的夜袭扫清障碍。

    最初的一段距离,荷军前进的非常顺利,一直绕过了半岛,在头前侦察的小分队也没有遇到任何海盗哨兵,似乎幸运女神终于垂青于他们了。

    不少人都认为在海盗肆虐了一整个白天之后,夜晚必将属于己方,是时候让海盗们尝点苦头了,而且要让他们付出生命代价才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