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蓟辽总督-《明末黑太子》


    第(3/3)页

    另一个则是王系,以山海关为防线,搭建横向防线,集合辽西各路人马,组成重兵集团,在山海关与清军决一死战。

    两种办法各有利弊,目前幺鸡只知道老孙头的战略已经彻底失败了,因为朝廷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子给他去码防御,念其舍生报国,也就不予追究了。

    为了筹集辽饷,逼得西北的明军都兵变了,张献忠到现在还没被击毙,已经成了大明肚子里的异形,随时都会破肚而出,捅出这么大的窟窿的始作俑者便是老孙头。

    攒不出足够的野战部队作为机动兵力,在堡垒之间进行救援,孙承宗的战略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因为清军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以多打少,一个堡垒要面临十倍甚至几十倍敌人的围攻。

    在不修建棱堡要塞的情况下,只要拥有众多火炮的清军舍得伤亡,明军在关外的堡垒必然被敌人一个个的铲除。

    即便不硬打,只要围点打援,便能得偿所愿,大凌河之战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清军在围城之后便开始距城三里处挖掘环城壕沟,深与宽均为一丈,壕沟之外再砌一丈高的围墙来阻隔内外联系,这样明军骑兵无法出城与援军碰头,清军便切断了城内守军与外界的联系。

    这就意味着清军已经稳操胜券了,因为明军完全不具备在野战中战胜清军的能力,只要明军敢来支援,半路必然遭遇伏击。崇尚步、骑、炮三位一体战术的皇太鸡是役大败四万明军,援军总兵正是吴三桂他爹吴襄。

    要想让孙承宗的纵向堡垒战术得以成功,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沿海筑城。

    一来,皇太鸡再厉害也不可能让手下去海里挖壕沟,挖了也没什么用。

    二来,明朝援军无需担心半路被清军伏击,可从海上源源不断地直接入城。

    只要明军可以保证海上生命线的安全,除了冬季,清军就不可能围死任何一座沿海城池。

    城里有粮有兵,伤员能及时被运走,援兵随时都能到位,士气自然不会低落。

    即使冬季被围死,城里早就囤积了足够多的粮食,清军不怕冷,那就围着吧。

    辽西海域也就封冻三个月,开春之后,明军战舰又能在海面上驰骋自如,辫子们是瞪眼没辙。

    所以孙承宗的码防御战术只是下策,王在晋的增兵决战战术不是上策,也肯定比老孙头的强不少。

    假设每年辽饷须五百万两,用其中的一百两来招募和训练两万新兵,五年下来便可组建一支规模在十万上下的大军,如果可以节约用度的话,兵力还会更多。

    加上辽东原有的兵马,总兵力在十五万到二十万左右,“大清王师”胃口再大也不可能一口吃下这个重兵集团。

    实施如此战术的话,就完全不用担心在锦州以北地区损兵折将了,更不用将成箱的银子打水漂。

    既然单兵质量不行,解决之道就是拼命提高数量,用量变来催生质变,即使无法质变,多少也能抵消掉敌人的精兵优势。

    十万不行就二十万,二十万不行就五十万!

    幺鸡不信五十万堆过去,让王在晋指挥还能一下子崩了?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大清王师”拖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里,你不愿意来,我就沿海码防御,恶心死你!

    幺鸡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利用水师舰炮掩护,在沿海地区跟辫子们周旋,你绕道入关老子认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