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然,在产业竞争和残酷战争的大环境中,很多采集民族、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逐步融入强大的农耕民族和农耕社会之中。而坚守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他们只能迁徙到不适合农业生产,比较寒冷的高纬度的无人地区。这些无人地区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原,游牧民族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生活的自由和畅快!但是,温暖的南方牧场仍然是游牧民族冬季放牧和生活的地方,南方地区是农耕民族生活区和地盘,也被北方游牧民族的老家和冬季转场放牧之地,因此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分离之后,他们之间的战争一直停不下来! 在大迁徙过程中,海洋民族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集比较少,因此我们在本章不对海洋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进行专门论述。 人类的原始状况与一般动物没有两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没有家庭概念或者家庭关系非常松散,早期家庭都是以母亲为家长的单亲家庭。在采集时代,人类处于一种天生天养的自然状态,婴儿过了哺乳期和喂养期后,孩子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去觅食,同时学习躲避外界危险的方法,孩子成熟后就离开母亲去野外独立觅食和生活。为了给母亲留下更多的食物资源,一般男孩要跟随本宗族的男性长辈,去远离故土的地方觅食;而体质较弱的女孩,一般被留在母亲身边,在故土附近觅食。因此母系部族里自然而然划分了男部和女部,男部的村落与女部的村落保持着一段有一两天行程的距离。由于亲情联系和繁衍后代的需要,宗族男部与宗族女部仍然保持着密切交往和经济联系,这种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是母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母系社会的特点是崇拜女性和女权,女长老具有话语权、裁断权、管理权和统治权,只有女性才具有家庭、宗族等财产和权力的继承权,男性只是女性帮手和附属。反之则为父系社会。 狩猎和放牧等生产方式不仅需要高超智慧和勇气,而且非常消耗体力、耐力和勇气,它们是非常艰难而危险的工作,因此狩猎和放牧往往是男人的专利。狩猎和放牧都能获得丰富动物蛋白,由于长期吃肉,使得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体格比农耕民族的体格强壮,他们的文化也比农耕民族的文化更有血性和彪悍。同时,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社会崇拜强者和男性,他们是建立父氏社会的主力军。 随着男性社会地位提高,他们开始吸引和争夺女性加上自己的群体,组成最早期的男性为主的家庭及宗族,父系社会由狩猎民族创立。 在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落后的时代,人类的捕鱼活动只局限于江河湖泊地区,此时捕鱼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产业,捕鱼是所有民族的共同副业。人类掌握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后,具有了完全征服海洋及大江大湖的能力,海洋民族才从农耕民族中分离出来,从此海洋民族脱离定居地区依靠海洋、大江和大湖等自然直言独立发展,由此形成人类的海洋文明。 在人类大迁徙的过程中,人类的产业及民族格局逐步形成。在迁徙过程的民族交往中,由于海洋民族需要依赖有淡水资源大陆河口地区,同时需要农耕民族给他们提供粮食等食物,因此海洋民族与农耕民族有着天然互补性和亲和性。在海农经济融合的社会里,出海和外出打渔是男性的事情,他们在大陆河口地区基地和家园则由家庭女性管理和维持,因此海洋民族的家庭和宗族以女性为主,他们的社会属于母系社会。 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所往往远离海洋和大江大湖,因此海洋民族与游牧民族少有交往,因此他们之间也少有矛盾和冲突。 人类的大迁徙在距今4.5万年至1.5万年之间,过程经历了3万年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人类发展具有现代文明意义的渔业、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四大经济产业,基本上完成人类生产部门的大分工格局,四大产业在专业化方面的深化和系统发展,促使人类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产业分工导致人群的分化,造成新的社会隔阂、矛盾和冲突。因此,为了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坚守采集、渔猎和狩猎等原始生产方式的民族只能远离人类主流社会地区,迁徙到偏僻和自然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生活。 距今1.1万年时,人类末次冰河期大迁徙基本结束,人类在全球分布格局基本形成,从此奠定了人类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及文明从这个基础开始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