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总结-《大汉在逃天子》


    第(2/3)页

    有的事他没能力做,但有能力的,他一定要去做。

    其余种种...两次《垓下曲》,歌曲在不同时期、心境下唱出来表现的不同效果,还有第一卷最后改元所谓“倚剑安天下,是谓建安”的豪气,这个也不细提了。

    最后的最后,细细讲一个点。

    破庙里刘弋、蔡文姬、胖妇人三个人的互相微妙对视,只有几秒钟,但形成了一个很值得细细品味的心理活动。

    刘弋知道胖妇人不是什么好人(抢裙子、食物),但顾忌到“不谙世事”蔡文姬的感受,最终没有动用武力。

    被抢了裙子回来报仇的蔡文姬内心是暗喜的,是得意的,但当她与刘弋对视时,蔡文姬突然意识到,天子所需要的似乎是一个柔弱的、依附于他的被拯救者“蔡文姬”,于是她放弃了报仇,并在接下来流民首领重伤时彻底原谅了胖妇人。

    胖妇人其实知道刘弋是带蔡文姬拿行李的,但她必须表现出矛盾的谦卑和示威,这是流民的生存哲学,所以她先声夺人说刘弋是来借宿的。而现在蔡文姬带着更强的武力回来了,她只能用眼神祈求蔡文姬,以此避免所有流民都被牵连。

    书里目前写出来的所有人都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存在,都有自己基于成长经历的思维模式和情绪阈值。

    这也是为什么第二章的龙套小校看起来又蠢又狂,而主角却没有直接一刀宰了他的原因。

    这个时代的读者对于作品给予的耐心太少了,但我宁愿多写几句西凉士卒对于小校话语的认同和共情......他们不懂家国大义,他们只知道董太师对他们确实不错。

    这也是徐晃和小校分歧,甚至徐晃决定站在天子这边的根本原因,小校士卒脑子里装的是“忠”,徐晃装的是“义”。

    写出来,刀再落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