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邓丽君喜欢音乐是,她拥有过耳不忘的音乐才能是,甚至她遇到了恩师常荫椿也是,那么,是不是一个人的命运早已被上天做了精细的编排?但无论如何,上天是宠爱邓丽君的,也正是因为这份宠爱,她才足以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代歌星。 黄梅一曲,少小扬名 人与人之间的相逢真是难以言说,一生的道路很长,上天会安排我们遇到很多人,这些人有的成了我们的朋友,风雨相携、同舟共济;有的成了我们的恩人,慈航普度、脱离苦海,而更多的,则成了彼此的过客,只匆匆一面便散落人海茫茫,再不相见。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懂得珍惜,珍惜彼此之间互相修来的福分。对于朋友,我们要怀抱一颗真诚的心,感谢有他们陪在身边,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于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更要将这份关怀牢牢记在心底,小心珍藏,期待有天可以如数偿还。但不免有些人,即便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回报他(她)的宽大胸怀。 茫茫人海,你我匆匆相遇,不做任何彩排。遇到就是缘,这是上天的安排:一些人出现并停留在我们身边,到一定时间他们远走高飞,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一段逝去的时光令我们回首、追忆。那人匆匆撤离我们的视线,从此海角天涯,从此关山日暮,也许很快就能再见,也许今生已然无缘。而我们只能在一切未知的情境下,悉心守护着共同度过的温馨时光,因为这必将是一生最珍贵的过往。 邓丽君在她刚刚拾起对音乐的爱好时,就在上天的善意安排下,遇到了给她提供最大帮助的音乐伯乐——恩师常荫椿,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邓丽君从民谣戏曲唱起,每日勤于练功,丝毫不敢有所怠慢。 辛勤的付出总能结出善果,事实证明,常荫椿果然眼光非凡,邓丽君婉转的歌喉、清丽的容貌,令每一个见过她的人、听过她的歌的人都感到十分眷恋。 好种子要先落到肥沃的土壤,然后依靠春天甘润雨露的滋养,生根发芽,最终吐露芬芳。 1963年的夏天,香港著名电影导演李翰祥执导的黄梅调故事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公映以后,便迅速掀起一次民众高唱黄梅调的热潮,邓丽君便是其中一个积极的响应者。天生优越的嗓音条件,加上常荫椿的悉心指教,她很快就一跃成为众多爱好者中的佼佼者。黄梅调由此盛极一时。不久,“中华电台”发现这是一个可以进行商业投资的大好时机,决定举办一次“黄梅调歌曲比赛大会”。 这一举动立刻得到大批黄梅调爱好者的一致拥护,各地参赛者如潮,邓丽君的恩师常荫椿认为,邓丽君兼具优异的演唱功底和表演才能,一定能从这里脱颖而出,便在尚未征得邓丽君本人及其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代为报名。 邓丽君就这样参赛了。当时她还只是一个刚满10岁的小学生,可竟然在预选赛的前两轮,一连击败了数十名竞争对手,最终杀入决赛。可就在决赛前夕,邓父邓枢得知此事,他百般阻挠,不许女儿参加比赛,原因是邓丽君马上就要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邓丽君一时进退维谷,只好亲自来向常荫椿教授求助。 常荫椿听说整个事情经过后,发出一声长叹:“丽君,要知道你已经是接连两轮取胜,又遥遥领先的选手了,如果现在你半途而废,真是前功尽弃呀!” 邓丽君心中似有难言之隐,只见她欲言又止,冷不防双手掩面,轻声啜泣起来。 “丽君,如果你要中途退出赛事,我也无法强迫你上阵。”常荫椿教授体谅地说,“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场歌赛对你来说事关一生。如果你真能登台,我敢保证你能取胜,那么你今生也许就以此次赛事为转折点了!可是,如果你情愿为迁就亲情而舍弃这桩赛事,恐怕就会铸成终身的遗憾,你可懂我的意思?何去何从,就由你自己拿主意吧!” “我懂我懂,可是我又不能……”邓丽君急得红了脸,但刚只说了两句,又忍不住大哭起来。常荫椿教授看了不免有些心疼。眼前的一幕使他想起,两年前因要求邓枢允许女儿跟自己学习声乐时,两人有过一次不欢而散的经历。后来,他改向母亲赵素桂说情,最终以一片赤诚打动了对方的心,这才收得邓丽君这个好学生。 如今,常荫椿在这次关系邓丽君前程的重大抉择面前,又一次想到了她那通情达理的母亲。 这天下午,常荫椿打电话将赵素桂约出,两人在邓家附近的一家咖啡店里碰面,他先将邓丽君的参赛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告知邓母,进而恳切地说:“老嫂子,如果你当真喜爱你的女儿,那么就会在此关键的时刻,成全她的大事。休要小看这场黄梅调的比赛,丽君如真的取胜,她也许从现在起就可以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人生坦途!” 赵素桂默默地品了一口苦涩的咖啡,陷入沉思。身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女儿能走上一条唱歌的辉煌道路,但同时她又不得不顾忌丈夫的想法。她只好叹道:“常先生对阿丽几年来的苦心栽培,我们已经感恩不尽。本来这次比赛是该让阿丽去的,只是她的阿爸担心影响她的升学考试呀!” “升学考试当然也是紧要的。我也会督促丽君好好温习功课,力争考上台北最有名的金陵女子中学。老嫂子,依我观察,丽君自与我学练声乐以来,学习功课更加刻苦,成绩也很有起色。你知道,参加黄梅调的比赛也不过只是半天的时间,它可是关系到她的一生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常荫椿苦口婆心,一心想要征得邓母同意。 空气突然变得沉寂。赵素桂忧郁地望着窗外街道上来来往往、穿梭如流的车辆,然后转过身,对常荫椿轻轻地点了下头。 常荫椿顿时开心地笑了。此时,窗外正是阳光明媚,碧空万里,一片澄净。 决赛当天,台北大戏院门前人头攒动,各式大小车辆早已堆满街道。正午时分,邓妈妈携着做过精致打扮的小丽君来到大戏院。后台扮妆时,一位女化妆师为邓丽君借来一套京剧生角的精致行头。邓丽君立即穿上,她颀长窈窕的身段立即凸显出来。黑色的秀才官纱帽配一袭粉色长袍,邓丽君俨然就是梁山伯转世。她在化妆镜前看到自己,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对守在一旁的恩师和邓妈妈说:“我这女扮男装,倒还真有点像呀!” 常荫椿坐在一旁仔细端详,忍不住连连发出赞叹:此时,眼前这位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古装扮相竟是如此潇洒风流、气度不凡。 正在这时,催场的铃声响了,邓丽君立即从恩师手里接过扇子,冲着两人露出一个甜蜜的微笑以示自信。 登台的这一刻,灯光耀眼,舞台璀璨。那个小小的身影身着干净的戏服,飘逸、俊秀,邓丽君的扮相瞬间惊艳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就这样沉下去,顺利地进入戏中。只见,她眉眼如画;只听,她曲调清扬,无论是观众还是评委都惊叹这美到极致的演出,人群中不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直到邓丽君表演结束,她对着台下礼貌地鞠了一躬,人们依旧沉浸在《梁祝》的凄美故事中。 挑剔的评委们异常的欣喜,都认为自己遇到了音乐小精灵,纷纷朝她投去赞赏的目光。最终,邓丽君一路过关斩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届黄梅戏比赛的冠军。 恩师常荫椿的眼眶湿润了,他为自己的坚持感到自豪;邓父的嘴角轻轻地上扬着,脸部的肌肉也不再僵硬,他向女儿投去一个慈爱的眼神,看到此时同样露出一脸笑意的女儿,内心顿时充满感动。是的,这是他的女儿,此时此刻,她是那么光鲜亮丽,作为这个女孩的父亲,他是成功的,但他更骄傲的是,女儿邓丽君在音乐上崭露头角,靠她自己的天分和努力,终于站在了公众的面前,并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对于一场比赛来说,我们都知道,一个默默无名的单纯只是热爱表演、音乐的人,想要瞬间引起观众的注意概率很小,而你登台表演的那一点时间几乎决定了你的整个演艺生涯。人们信赖第一印象,因此它总是重中之重。每个参赛者,机会均等,上天垂怜,邓丽君抓住了这唯一的机会。她太适合梁山伯这个角色了,当那一身淡蓝色的戏装一穿,黑色的帽子一戴,往日飘逸的长发不见了,却平添几分干净利落。再加上她那张俊美的脸庞,梁山伯不就是一副文文弱弱的书生模样?形似七分已是震慑人心,何况她的嗓子如此清亮温润,就像山间流淌的小溪,林间奔腾的细浪,缓缓地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这样一个飘逸、俊秀的梁山伯,谁能不醉呢? 这成功看似来得突然,但却得益于邓丽君追随恩师,夜以继日地苦练音乐甚至学习乐理知识。如此想来,这美好的结果是她应得的。勤奋的姑娘理应获得上天的青睐,她或许天生就是为唱歌而生,比赛倒显得只是一个顺水推舟的成名途径。 这次崭露头角,使得邓丽君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台湾民众口中,更有众多商家纷纷邀请她登台演出,随着演出机会不断增多,邓丽君的星途也是一片光明。 绚丽的演出服,瑰丽多彩的表演舞台,高质量的音响……当她站在舞台上,仿若置身仙境,四周美得好像一场清梦,然而这不正是她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吗?不久之前,至少是没有参加这场比赛时,她还仅仅只是一个热爱唱歌但却无人问津的普通女孩,那时候,为了表演她找来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充当观众,好满足自己登台的伟大心愿。现在,她再也不用这样了,舞台下、大街上甚至是台湾人家的住所,很多人都在认真倾听她的歌声。 邓丽君终于站在了真正的舞台上,从此拥有了真正的观众、真正的掌声。 『娃娃歌后』,实至名归 我们很多人一生之中,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总渴望上苍能够擦亮眼睛,看到自己的勤奋、努力,然后成全这辛劳的奔波,这奋力的拼搏,或是给予名,或是给予利。这样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也算有所回报。 就像邓丽君这样,因天分好,又肯勤学苦练,终于得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一下子步入公众的视野,光明正大地从事自己喜爱的音乐事业。 幸运女神的眷顾,给邓丽君的生活带来了重大转变。1965年,邓丽君顺利升入金陵女中,与其他的初中生不同的是,她除了上学、回家帮父母做家务,更有了一份“工作”——跑场演出。和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际遇相同,因为歌声甜美,形容俊俏,很快“邓丽君”这个名字就为大家耳熟能详了。邓丽君成名以后,更是频繁穿梭于各大电台、歌厅之间,靠演出挣了很多钱,直接导致她在家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一个“消费者”转变成供养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极大地减轻了父母肩上的重担。 丰厚的回报常常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劳力,随着钱越赚越多,邓丽君的身体也在不断地加速消耗。她很忙,因为到处赶场子,很难抽出时间好好休息,更多时候,她总是以尽最快的速度穿梭于各个表演场地,从换装到上妆,莫不如是。她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顺利演出完。有时候一跑就是一个通宵。还是少女的邓丽君,肩上背负着连成年人都难以想象的重担。 1966年,在当时声震台湾的唱片公司的盛情邀请下,邓丽君在这一年正式加入“正声广播公司”,成为公司第一期歌星,接受歌唱技巧等各个方面的正规培训。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她整个歌唱事业的关键阶段,更是促使她日后在歌坛绽放华彩的重要资本。 世人喜欢美玉,皆因它们温润、纯净,经过一番细心雕琢,能够成为一代精品,万古流芳。人虽不比美玉,可以万年留存,但从本质来说,有潜质的演唱者和一块璞玉都具有成为精品的条件和资格。璞玉吸引爱玉之人,即便踏遍千山越过万水也要求得,好的歌唱者则吸引那些早已在音乐界享有盛名的前辈。 当时,处于发展中的邓丽君,因为内心怀抱着对音乐的热忱,始终坚持。她是一块美玉,为什么不再等一等,那有缘的人? 进入正声以后,邓丽君丝毫不骄傲、浮躁,她还是那个认真对待音乐的女孩儿,因此得以在歌唱事业上继续飞黄腾达,此时,一位贵人——当时在台湾很有名气的作曲家翁清溪来到了她的身边。 翁清溪曾说,台湾那时候都在口口相传“邓丽君”这个名字,他还真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音乐奇才。直到听了几次她的演唱,他才相信自己毕生想要寻找的那个“一表女才”如今已在眼前。作为一位音乐大师,他很感激上苍安排的这段相遇——没有太早,太早他不会注意到她;也没有太晚,太晚她或许不再需要他。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原本就妙不可言。他是一个好心的伯乐,待遇到她,她自然就是那匹注定要驰骋天下的千里马。毫无疑问,翁清溪是喜欢邓丽君的。 一个人喜欢你,必定要喜欢到心坎里去,只因从那里流转出的感情,带了最贴近心脏的体温——不温不火,永远像冬天里的太阳,暖暖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