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明天子》


    第(3/3)页

    “但是决计不可行于大明。”

    “战国中,各国先后变法而强,秦用法度,一并天下。汉赖秦基业,以成天下,为何反而用黄老,乃至儒道,不复用法家?”

    “无他,法求尽善尽美,必须条文繁琐,内外统一。用于一国,当今一省,内外相隔不过数百里,明君名臣用世,自然可以维持法度而不失,然一旦并天下,方圆万里,从京师达郡县,有数月之遥。”

    “各地风俗不同,用法于此地则欢心鼓舞,用法于彼处,民却不堪忍受,更何况远离京师,朝廷鞭长莫及,守令自可曲法以害民,朝廷亦不知也。”

    “秦之亡,亡于法也。”

    “而以礼法治国,无非三纲五常,纵然是妇孺之辈,也知之,即便如此,治民第一事,依然是教化为先。”

    “虽然在秦之后,历代朝廷都用法度,然后朝廷法度却有权变之道,春秋决狱。正是因为此。此事万万不能乱。”

    “臣请陛下三思之。”

    朱祁镇听了,陷入沉思之中。

    即便在后世普法工作,一直在进行之中,依然有很多人是法盲。

    而今更是是如此。

    即便关于国家组织的法律,以及其他不关百姓事的法律,百姓不去了解,单单是关于百姓生活的法律,大明律之中就有一百多条。

    但是都是悬于空文了。

    就好像大明法律之中对高利贷是有规定的,但是各地高利贷根本不拿这一件事情当一回事。

    更不要说,在大明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城外,根本没有大明律发挥的余地。

    制定一套法律并不难,哪怕是一套完善的法律,但是将这一套法律执行下去,落实下去,推广下去,却是一件难事。

    需要大量的人才,以及大明百姓见识的普遍提高,别的不说,最少不是文盲吧。

    否则你即便将天下间最完美的法律放在他面前,也是毫无用处的。

    而大明的文盲率有多少?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方式问,大明认识率有多少,这同样是朱祁镇不知道,但知道决计不会乐观的问题。

    任何社会制度,都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所匹配,朱祁镇此刻算是深刻的明白了这一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