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暗潮-《明天子》


    第(2/3)页

    周忱心中一直想着弹劾他的事情,哪里想了那么多。只是朱祁镇说了还用,那就一定会有,周忱说道:“以臣之间,当设立矿籍,将矿场附近百姓纳入矿籍之中,免其其他赋税,专司采矿,每人设定额,高出定额之外,朝廷花钱采买。”

    朱祁镇听这个模式很熟悉,就是灶户的模式。

    其实这个模式并非是灶户的模式,也是匠户的模式,大明设匠籍,工匠都要来北京服役,朝廷给微博的工钱,给材料钱。

    到了大明后期,朝廷给的钱往往不够,匠户不得不卖儿卖女往里面填坑,也填不平,故而大明火器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朱祁镇自然不肯这样的。

    在朱祁镇看来,建立户籍档案是对的,但是划分太细了,就不对了。

    什么军籍,民籍,尚能理解,但是什么乐籍,贱籍,匠籍,阴阳人,等等。太祖皇帝想让下面百姓世世代代子承父业,简直是不人道了极点。

    朱祁镇现在没有能力废除倒也罢了,难道还要再加上一个。

    朱祁镇承认周忱的办法,或许能降低百姓负担,但却不是他想要的。

    既然周忱的办法,朱祁镇不满意,朱祁镇只能按自己的想法来了。他心中暗道:“这一次刘定之只需在福建立一下功劳,回来之后,朕就让他成为少府丞。”

    周忱早已忍不住了,说道:“陛下,臣有下情上秉。”

    朱祁镇说道:“说。”

    周忱说道:“都察院那边,已经有人联名上奏,弹劾臣导君向恶,并横征暴敛,以至于福建民变。”

    朱祁镇听了,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一件事情,不是冲周忱去的,而是冲他来的。

    周忱仅仅是一个办事的人。

    真正主导这些政策的人,就是他朱祁镇。

    朱祁镇登基以来,一直在财政上想办法开源。在朱祁镇努力下,朝廷财政收入,二千三百万石粮食,一千二三百万两白银,整整超过宣德年间近一千万两。

    有这一千万两能够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这种财政政策,其实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倒是朱祁镇在核心层,以瓦刺的威胁为例,反而让核心层支持朱祁镇。

    毕竟杨溥这老臣,都是打过仗的。知道打仗的时候,即便是金山银山都要打空的。

    即便不是冲他来的,朱祁镇也要保住周忱。

    因为周忱的能力,让朱祁镇根本离不开他。

    虽然周忱在盐税上的能力,让朱祁镇刮目相看。但是真正让朱祁镇感到惊叹的,乃是周忱在废除宝钞,建立起银本位的制度。

    这一件事情,根本没有一点波澜。完美是平稳过度。
    第(2/3)页